小儿子继承父母朝阳安置房被哥嫂阻扰,诵盈律师力证共同遗嘱有效,赢得诉讼
原告:苗青某(三弟)
原告代理律师:北京诵盈律师事务所罗宪康律师
被告:何某欣(已故长子苗富某之妻)、苗某峰(已故长子苗富某之子)、苗亚某(次子)、
案例中的所有当事人名字均为化名
“爸妈当年就说过,这房子是老三出的钱买的,怎么还能分?”
“遗嘱上的字迹不对劲,妈眼睛都看不见,怎么能签章?”
一段家庭聚会时的对话,成了兄弟之间撕裂的开始。
01.案情简述
被继承人苗某宏和妻子常某青一生勤劳持家,养育了三个儿子:大哥苗富某(已故)、二哥苗亚某和三弟苗青某。
2001年因北京市危旧房改造,苗家获得了一套安置房。苗某宏夫妇年事已高、积蓄有限,当时提出由愿意出资的小儿子苗青某承担购房款,并承诺房屋归其所有,全家人当场签字确认。2010年7月3日夫妻俩立下了一份《共同遗嘱》,遗嘱上约定原住某区危旧房由小儿子苗青某出资购买,其他子女放弃继承,苗某宏签字按捺手印,常某青扣按捺手印后,苗富某因患阿尔兹海默症手抖无法签字,他的名字由其妻代签,二哥苗亚某和苗青某分别签字。
2013年,常某青因病去世,2015年,苗某宏担心之前写的遗嘱房屋坐落位置不正确,又再次书写个人遗嘱明确房屋地址并说明该房屋归小儿子苗青某继承。然而,就在父母去世的三年后,大哥苗富某也因病去世,其妻何某欣及儿子苗某峰对苗某宏和常某青留下的遗嘱提出异议,质疑遗嘱的真实性与有效性,要求按照法定继承重新分割遗产。作为小儿子的苗青某无奈之下找到了北京诵盈律师事务所寻求帮助,律所委派罗宪康律师代理本案。
02.案件焦点
代理案件后,罗律师及诵盈律师团队深入了解案情,认为此案的核心争议点在于:老人写的《共同遗嘱》的真实性及法律效力。
被告何某欣和苗某峰认为:其一,被继承人常某青双目失明、长期卧床,不可能在《共同遗嘱》上签章按捺手印;其二,《共同遗嘱》上大哥苗富某的签名并非其本人所签,而是其代签;该遗嘱不符合法律形式要件,应属无效。被告二哥苗亚某认为:首先,父母写的《共同遗嘱》签署过程中没有见证人现场见证,大哥苗富某的签字也是后补的,存在代签和补签,遗嘱应属无效。其次,涉案房屋系危改安置所得,若遗嘱无效,则所有继承人均可分割。
03.办案经过
北京诵盈律师事务所罗宪康律师接到苗青某的委托时,面临的是一场复杂的继承纠纷:遗嘱时间跨度长、签字存在争议、关键证人已过世,且被告方坚决反对,矛头直指遗嘱真实性。共同遗嘱的效力一向争议较大,稍有不慎,不仅遗嘱可能被判无效,苗青某多年出资购房的努力也可能付之东流。罗宪康律师迅速意识到,本案核心并非简单的“继承权之争”,而是如何证明遗嘱表达了立遗嘱人的真实意思表示。
策略一:两份遗嘱相互印证;
案件中最有力的证据是两份遗嘱:第一份遗嘱是2010年7月3日《共同遗嘱》,苗某宏亲笔书写,常某青签章捺印,并有两个儿子及何某欣(代苗富某签字)签名确认;第二份遗嘱是2015年6月25日《补充遗嘱》,苗某宏明确重申房产由小儿子苗青某继承,并表示与妻子常某青意见一致。诵盈律师团队前后分析两篇遗嘱后意识到,即便对第一份遗嘱存在部分形式瑕疵(没有写房屋的具体坐落位置),第二份遗嘱仍可作为独立遗嘱成立,其内容与第一份遗嘱完全一致,形成了逻辑闭合的证据链,足以证明立遗嘱人的一贯真实意愿。
策略二:回避鉴定陷阱;
被告何某欣和苗某峰认为:其一,被继承人常某青双目失明、长期卧床,不可能在《共同遗嘱》上签章按捺手印;其二,《共同遗嘱》上大哥苗富某的签名并非其本人所签,而是其代签;该遗嘱不符合法律形式要件,应属无效。
策略三:购房出资证明;
罗律师及诵盈律师团队调取了购房合同及银行流水,证明购房款主要由小儿子苗青某支付。涉及到全家签字的《共同遗嘱》,虽然何某欣代签苗富某的名字,但该行为属于家庭会议共识范围,并未影响遗嘱主体苗某宏的处分权。庭审中,罗宪康律师反复强调:遗嘱本质是个人财产处分的意思表示,不需要其他继承人同意才能生效;两位被继承人写的《共同遗嘱》形式虽有瑕疵,但并未改变核心内容;且2015年《补充遗嘱》再次确认了2010年的意思表示。
04.判决结果
最终,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判决:2010年《共同遗嘱》及2015年《补充遗嘱》均为苗某宏与常某青的真实意思表示。何某欣代苗富某签字及部分签名时间差,不影响遗嘱效力;涉案房屋应按遗嘱处理,由原告苗青某继承。
05.法律依据
《民法典》第1133条:
自然人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指定由法定继承人中的一人或者数人继承。
自然人可以立遗嘱将个人财产赠与国家、集体或者法定继承人以外的组织、个人。
自然人可以依法设立遗嘱信托。
06.律师解读
1. 遗嘱的本质是“个人意思自治”。
《民法典》明确赋予自然人对个人财产处分的遗嘱自由。本案中,立遗嘱人苗某宏和常某青对房屋的处分属于合法权利,其他继承人不能以“代签”或“补签”否认其核心意愿。
2. 形式瑕疵不必然导致遗嘱无效;
实践中,许多家庭遗嘱存在形式不完备、签名次序混乱等问题。只要能证明立遗嘱人意思表示真实且具备民事行为能力,法院一般从实质出发维护遗嘱效力。本案正是典型案例:尽管存在代签,但因2015年《补充遗嘱》再次确认,遗嘱整体合法有效。
3. 提前规划、规范立遗嘱是避免纠纷的关键;
若当初能通过录像遗嘱等方式,明确表明房屋归属,本案可能根本不会发生诉讼。诵盈律师建议:高龄老人尽量选择合法有效的遗嘱方式,并同步录音录像;如果涉及到夫妻共同财产时,应明确另一方意见,最好共同签署;涉及较大价值财产时,建议专业律师提前介入,确保法律效果。
07.案件总结
这起案件的胜诉,不只是原告个人利益的实现,更是对父母真实意愿的尊重。 然而,这场纠纷也再次提醒社会:家庭矛盾一旦走向法律,情感代价往往远大于经济收益。提前规划遗产、规范立遗嘱,才是避免“亲情撕裂”的最好途径。在社会热点频繁出现“多子女争产”的今天,这个案件用真实故事告诉我们:法律是理性的,但家庭是情感的。只有提前把情感与法律的关系理清楚,才能让家不因财产而分崩离析。
北京诵盈律师事务所成立十二年,是国内知名的遗产继承领域专业化精品律所。 如需了解更多继承相关法律问题,可以联系诵盈律所,获取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和方案。
在线咨询
上一篇:姥姥订立代书遗嘱留房给外孙,女儿质疑签名真伪?诵盈律师以“证据铁链”守护遗愿
下一篇:没有了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我们,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